《兰陵王》,一个关于“灵魂与面具”的寓言。一千六百年前的兰陵王传奇,是关于“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与面具”的故事。今天的话剧《兰陵王》从中发展出了具有极强象征性的全新情节,它讲述的不再是传奇故事更不是历史真实,它是一个有着现代意味甚至魔幻色彩的寓言,揭示的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关于“灵魂与面具”的人性难题。历史上的兰陵王传奇是中国传统戏曲的源头之一,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美学特质最早就是在《兰陵王入阵曲》中初露端倪的,而这个古老拙朴的乐舞中兰陵王头戴大面的形象,也直接发展成了后世的傩戏面具乃至今天的戏曲脸谱。该剧希望通过追溯这个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源头,在《兰陵王》中进行既有中国文化传统又有现代艺术品格的舞台演出创造,在戏剧表演和人物形象塑造中融入傩面、傩戏、古舞、踏歌等古朴的艺术语言,并由此达成象征、魔幻的现代艺术表达。
全剧从北齐名将兰陵王的传奇故事发展出全新的情节,将兰陵王设置成一个因目睹父王被害而用女儿态掩藏真性情的柔弱王子,齐后为唤回兰陵王的男儿血性,交予他先王遗物——神兽大面,戴上大面的兰陵王神奇般地平添雄伟气概,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却也同时走到冷酷无情、暴虐可怖的人性另一个极端。最终,齐后用母性的牺牲帮助兰陵王告别迷途,回归本我。全剧用艺术象征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灵魂与面具”的寓言,体现对悲剧命运的观照,引发观众对于人性、本心的思考和探讨。
王晓鹰导演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导演学博士,国家一级导演。国家级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选“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 近年主要导演作品:话剧《红色》《离去》《伏生》《理查三世》《深度灼伤》《简·爱》《哥本哈根》《萨勒姆的女巫》《肖邦》《1977》《荒原与人》《霸王歌行》等;歌剧《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音乐剧《断桥》、黄梅戏《半个月亮》、越剧《赵氏孤儿》、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等,并分别为纽约外百老汇和香港、澳门的话剧团体导演《庄周戏妻》《盲流感》《屋外有花园》等。 在舞台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导演艺术理论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五十多万字,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论文)等理论专著。 曾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导演奖、“金狮奖”优秀导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评论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小剧场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京剧节金奖、中国越剧节金奖、“中国文艺评论奖”等全国性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