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0年成立以来, 代表国内交响乐最高水平的中国爱乐乐团 在每年都会举行内容丰富、名家云集的音乐季演出。 而且延续多年的低票价政策, 使得观众依然可以以最低50元的票价, 享受到国际水平的古典音乐演出。
2018年5月5日和20日, 中国爱乐乐团将在北京保利剧院和北京音乐厅 分别举行一场交响音乐会。 其中有两部与经典爱情故事相关的交响作品, 非常适合与朋友和爱人一起来欣赏, 这就是《西区故事》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西区故事》交响舞曲 West Side Story: Symphonic Dances
1956年,一部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在冬季花园剧院首演后,创造了连演736场的盛况。它取材于自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故事却发生在50年代纽约,这部剧就是《西区故事》。
《西区故事》此后在全世界范围复演,它被称为“最为接近古典气质与高雅艺术范畴的当代音乐剧精品”,因为其主创人员均是音乐剧界及古典音乐界泰斗级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其作曲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stein),他不仅是音乐剧作曲大家,同时也是古典音乐指挥大师与作曲大家。
伯恩斯坦在《西区故事》里,把美国的爵士乐与欧洲的交响乐的结合得天衣无缝,其中还穿插有许多拉丁美洲和西班牙的民族乐器和音乐风格;他把悲剧与古典艺术带进了一部本应属于工人阶级娱乐的百老汇音乐剧,音乐的深度与听众的可达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其后伯恩斯坦将《西区故事》里的舞曲段落集中起来编成了一部交响舞曲,一共有9段,分别是: 1、引子,快板,暗示两个帮派之间的敌对; 2、某地,柔版,如梦的舞蹈,两个帮派的虚伪联合; 3、谐谑曲,活泼的中板,青少年冲出城市,来到阳光明媚的广大世界; 4、曼波舞曲,急板,“喷气机”与“鲨鱼”之舞,暴力现实回来; 5、恰恰舞,小行板,东尼与玛丽亚的舞蹈; 6、会面场景,极少的激动,恋人的山盟海誓; 7、冷漠,赋格,小快板,“喷气机”帮派的敌意; 8、群架,极快板,暴力高潮,“喷气机”与“鲨鱼”头又都被杀死; 9、终曲,柔版,东尼死在玛丽亚怀中,在丧礼进行曲中某地那段梦境以悲剧性的讽刺重现。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An American in Paris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于1928年创作的交响诗。格什温创作此曲的灵感源自他的巴黎假期。当时他对巴黎这个城市充满好奇和兴奋,并决定将各种对巴黎的印象和想象化成音乐语言,以表达他在巴黎的心境。
格什温1937年夏因患脑癌去世,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格什温最大的贡献是把古典音乐的风格与爵士乐和布鲁斯的风格结合了起来,他还写过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数十部歌舞表演、音乐剧,成为百老汇和好莱坞唯一的超越了传统音乐风格中的幻想性质而创造出天才作品的作曲家。他也是一位民族作曲家,他创立了美国所独具的音乐风格,成为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1951年,《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经导演文森特拍成同名电影,使之更为广泛流传。影片的精华是它的压轴戏:那是一场大型舞蹈,场景是巴黎,布景是若即若离、如梦如幻的印象派绘画,时而像是画,时而又“活”起来。格什温的音乐、凯利的舞蹈、战后的巴黎,加上美丽的爱情故事,尤其是那场17分钟芭蕾,令人心旷神怡,荣获第2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2014年底,音乐剧版《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在巴黎夏特莱剧院(Théâtre du Châtelet)做了全球首演,次年4月便进军百老汇,并在2015年第69届托尼奖颁奖典礼中获得11个奖项的12个提名(最佳音乐剧男配角有两项提名),还一举拿下音乐剧类最佳编舞、最佳配乐、最佳舞台设计及最佳灯光设计四项大奖。
在音乐剧版《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除了交响乐《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还加入了诸如《第二狂想曲》(Second Rhapsody )、《古巴序曲》(Cuban Overture )等格什温生前管弦乐作品,及“和着节奏”(I Got Rhythm)、“妙不可言”(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