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下洋子
◈ 主演森下洋子现已70岁高龄,仍是舞台的焦点,素来有“东洋明珠”的美称。
1948年,生于广岛县广岛市。自3岁起开始学习芭蕾,15岁跳完整部《天鹅湖》。森下洋子是集“劳伦斯·奥列弗奖”和世界芭蕾比赛评委等无数荣誉于一身的世界级芭蕾艺术家。作为松山 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蹈演员,不仅主演了松山芭蕾舞团在日本国内外的几乎所有演出,同时也在该团的所有创作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持精湛的艺术呈现,森下洋子虽已古稀,却仍然保持不间断的日常训练,每天要练习3-5小时,其在芭蕾艺术上的造诣得到世界认可。11月2-3日,70岁的森下洋子将在《新白毛女》剧中跳足全场,如此高龄,堪称奇迹。
清水哲太郎
清水哲太郎生于1948年,是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清水正夫、松山树子夫妇的长子。
曾在日本跟随东勇作、松山树子学习,在纽约向斯坦利·威廉姆斯等名家学习。1966年曾留学北京,并就学于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其后,又前往欧洲、美国、英国等地研学,1974年和森下洋子一起参加瓦尔纳国际芭蕾舞大赛获得铜奖。
1948年,清水哲太郎的父亲清水正夫创立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如今,清水哲太郎带着父辈的深沉哲思,成为松山芭蕾舞团总代表。
▲松山芭蕾舞团《白毛女》剧照
世界上第一台芭蕾舞剧《白毛女》 大多数中国观众印象中的《白毛女》,首先是经典电影里的银幕形象,然后才是舞台上芭蕾舞者的艺术诠释。然而,世界上第一台芭蕾舞剧《白毛女》并非诞生于中国,比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排演第一部中国版芭蕾舞剧《白毛女》更早,日本版已问世多年,打动了无数日本观众。
“这个作品是我父母当年一起完成的。”清水哲太郎回忆,1952年,他的父亲清水正夫与母亲松山树子偶然看到了中国电影《白毛女》,深受感动,萌生了改编芭蕾舞剧的想法。“《白毛女》故事具有明显的序、破、急,主人公喜儿的黑头发一下子变成白发,很适合改编为芭蕾舞。”
▲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清水正夫和妻子松山树子
带着忏悔之心向中国观众谢罪 1955年,芭蕾舞剧《白毛女》首先在日本公演。这个题材在日本国内当然有阻力,却也阻挡不了场场爆满的观众,有报道称,当年看过的日本人几乎都泪流满面。
“正如我父母所想,这个故事有着非常感人的力量,那时二战结束不久,演出这个来自中国战争年代的故事让不少日本人反思历史,效果非常震撼。”清水哲太郎说。
周恩来亲自邀请,促成了松山芭蕾舞团1958年首度来华巡演。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所到之地,一票难求。今年再度来华,已是该团《白毛女》在中国的第十六次巡演。
1958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白毛女》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时的节目单封底和封面
为何能在中国广受欢迎?清水哲太郎郑重表示,他觉得日本版《白毛女》之所以打动中国观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以他父母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创作时怀有的忏悔之心。
“父母那一代人亲历过战争,对那段血腥的历史十分痛心,《白毛女》是延安时期作品,他们改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艺术舞台表达反思、忏悔和谢罪。中国观众喜欢《白毛女》,中国也有很多不同版本,但或许日本人来演会具有一种特别意义,从我父母开始,我们一直怀有一个期望,那就是让中国观众检验一下,我们的演绎能否表达出我们希望表达的(忏悔)心情,我相信,中国观众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心情。”
▲松山芭蕾舞团来到延安,寻找《白毛女》的根
两代“喜儿”与中国结缘60周年 1970年,22岁的森下洋子观看了松山芭蕾舞团的舞剧《白毛女》,深受感动,于是想要跟随松山树子学习舞蹈,1971年正式入团,师从未来的婆婆松山树子,理所当然接了“喜儿”的班。她以第二代“喜儿”身份已经跳了四十多年。
▲松山树子(左)和森下洋子(右)扮演的“喜儿”
“我虽然是一个日本人在演绎中国的角色,但我觉得完全没有困难,因为我理解喜儿,她是一个坚强的中国女性,有个强大的内心,我完全能理解这个角色。”
与丈夫想法一致,森下洋子认真的表示,“因为日本曾对中国犯下罪行,我演出时也怀着一种谢罪心理,我希望用艺术之美抚慰人们心灵,呼吁世界和平。”
▲松山芭蕾舞团在中国演出谢幕场景
松山芭蕾舞团因秉承其艺术创作理念,在我国《白毛女》作品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重塑并丰富了“喜儿”这一角色内涵,新版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喜儿”代表的并非旧时代冲破阶级、性别压迫的喜儿,而是代表着当下所有人。作品通过塑造出众多“喜儿”的形象,表达出所有人都应当有冲破一些束缚的勇气、拼搏与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