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纠结 时而愉悦 时而陶醉 时而落泪 这是一位亲临现场观看曲剧《四世同堂》的观众的感受
荣辱沉浮 生死存亡 悲惨遭遇 反抗斗争 这是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中沦陷的北平的真实写照
2019年1月25日19:30 中山公园音乐堂 在最京腔京韵的表演中 感受北平历史和人物浮沉
曲剧《四世同堂》是根据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故事以祁家四世同堂生活为主线,辅以北京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物荣辱沉浮、生死存亡,真实地记录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生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市井百姓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斗争。老舍原著写了3个家庭的命运,曲剧则突出了老派市井祁家、小官僚小汉奸冠家,将视角聚焦在祁家老太爷及瑞宣、韵梅身上,着力刻画特定历史环境下,人们安于平和、求索抗争之思想和情感的演变过程。
祁家“小三儿”瞒着家里人从军抗日、大哥大嫂送别的场面让人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芦苇塘、小溪边,瑞宣从日本人监狱出来,与妻子韵梅相见,互诉思念,深情回忆甜蜜往事,又让人被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大爱情怀所打动、所熏染、所陶醉;在那个混合面“填腹”的年代,由于饥饿,小妞子弥留之际,全家人为其万分悲伤,母亲韵梅抱着女儿,轻轻唱起那首悠悠远去的童谣,既令人忧伤,又有一种童真美丽的情愫搅动心肠,让人沉浸在凄美之中,无法自拔。
人是时代的产儿,每个人的一生总是与社会历史紧密连在一起。透过一个人往往可以看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这一话理儿在曲剧《四世同堂》中就得到极好的体现。《四世同堂》中刻画的人物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家”符号,并通过时代的“家”来展示了时代的“国”。剧中所呈现的“家、国”烙印深刻而耐人寻味,因为这里的“家”烙印深深地镀上了中国两千年漫长封建社会产出来的“孝”,而“国”烙印则深深地镀上了当时国难当头时期中国民众保守苟安与热血抗争的现实境况。
|